新时代天津大学昂首迈向世界一流

———天津大学“双一流”建设行动计划解析

期次:第1183期       查看:73


化工学科发挥技术优势服务社会重大需求


分子化学与材料学科交叉平台


智能测量技术在国内主流生产线应用


光学工程学科开展国际同行评议


环境学院新型座舱环境控制系统应用于飞机C919




  2017年9月,教育部、财政部、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(简称“双一流”)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,天津大学入围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,且为36所A类高校之一。
 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、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,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、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。天津大学根据国务院《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》及教育部、财政部、国家发改委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(暂行)》等文件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按照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描绘的发展蓝图,坚持“五个始终”,深化“五项改革”,建设“五个一流”,编制了《天津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》。
  建设目标———从高水平大学到世界一流大学
学校依据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,制定了建设“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、天大品格”社会主义大学的“新三步走”战略。
  第一步:到2020年,若干学科或领域达到世界一流,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,为建设“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、天大品格”的社会主义大学奠定坚实基础。
  第 二 步:到2030年,更多学科和领域进入世界一流,基本建成“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、天大品格”的社会主义大学。
  第三步:到2045年(建校150周年),全面建成“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、天大品格”的社会主义大学。
  在首个一流大学建设周期,即到2020年,天大力争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性学科布局,提升学科结构性优势,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学科和领域;贯通本硕博全过程,建成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、面向学生未来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和支撑体系;培养和引进一大批领军人才,完善教师发展体系,造就一支潜心育人、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一流师资队伍;完善科技创新体系,改革科研管理组织形式,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;加速科技成果转化,深度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,建成一批特色新型高端智库;深化国际合作战略,提升国际合作交流层次和水平,建成世界科学文化学术交流的中心;探索社会参与机制,优化校院两级治理结构,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体系;完善天大品格文化体系,发挥天大文化的社会引领作用,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人文高地、学术高地。
  学科建设———重点建设10个学科领域
近年来,学校不断巩固工学优势,大力发展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,加强医工交叉,学科结构持续优化,学科质量稳步提升。在刚刚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工学门类排名统计中,天津大学位居所有参评高校第4位,工学优势凸显。
  为进一步完善“强工、厚理、振文、兴医”的综合性学科布局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、提升学科整体水平,学校创新学科领域组织模式,重点建设化工能源、新材料、管理与经济、化学与生命科学、可持续建筑与环境、建设工程安全、智能制造、光电信息、数据科学、环境生态等十个学科领域,覆盖了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。
  化工能源学科领域 学校将依托“化学工程与技术”“电气工程”和“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”3个一级优势学科,紧密围绕“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与利用”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能源领域前沿方向,培养具有“家国情怀、全球视野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”的各类专业人才,在“化工能源大学科”领域加快汇聚一支规模宏大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,形成若干重大原始创新成果,科学研究水平处于国际一流,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作出贡献。
  新材料学科领域 学校将依托“材料科学与工程”“力学”“物理学”3个一级优势学科,以材料科学研究为基础、以重大工程应用为目标,构建“原始创新-技术应用-转化示范”的全链条科研组织模式,培养国际一流的理工融合型“新工科”人才。
  管理与经济学科领域 学校将依托“管理科学与工程”“工商管理”“应用经济学”3个一级优势学科,强化学术平台和资源建设,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与经济学科新思想、新理论和新方法,建立新型高校智库,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,致力于打造管理、工程(技术)、经济完美有机融合的国际知名学科领域。
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科领域 学校将依托“化学”“生物医学工程”“生物学”3个一级优势学科,以化学为基础,围绕分子科学、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开展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,建立国际领先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中心。
  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学科领域 学校将依托“建筑学”“城乡规划学”“风景园林学”3个一级优势学科,以可持续为核心,以绿色建筑为主干,以城市环境和文化遗产为分支,凝练成“可持续绿色建筑”“可持续城市生态环境”“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”3个特色方向,通过交叉融合和相互促进,解决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迫切问题,为我国的节能型社会建设、环境保护建设、遗产保护建设提供支持,同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保驾护航。
  建设工程安全学科领域 学校将依托“水利工程”“船舶与海洋工程”“土木工程”3个一级优势学科,围绕“一带一路”“亚投行”等国家战略,聚焦大型建设工程先进建造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,开展核心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,打造国际一流的建设工程安全学科领域。
  智能制造学科领域 学校将依托“仪器科学与技术”“机械工程”“控制科学与工程”3个一级优势学科,聚焦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,发挥在测量、控制和装备领域的优势,突破感知测量、协同控制和装备集成等关键技术,开拓智能生物制造前沿方向,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起到引领作用。
  光电信息学科领域 学校将依托“光学工程”“电子科学与技术”“信息与通信工程”3个一级优势学科,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,围绕激光与太赫兹光子学、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、集成光电子器件与材料等重点方向,互相支撑、交叉融合,力争在重大基础研究与关键应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,建成国际一流的光电信息学科领域。
  数据科学学科领域 学校将依托“数学”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”“软件工程”3个一级优势学科,致力于数据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,旨在形成对相关产业的辐射与带动,力争成为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才培养基地,产出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明显推动作用的领先技术及行业技术标准,推动我国大数据与智能事业发展,建成国际一流、国际化的数据科学学科群。
  环境生态学科领域 学校将依托“环境科学与工程”“地质学”“海洋科学”3个一级优势学科,以滨海城市-区域-海洋3个层面的资源、环境、基础设施为主线,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,解决国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环境生态问题,构建新工科环境人才培养体系,对标国内外一流学科,力争建成“具有中国特色、天大品格”的一流环境生态学科领域。
  明确重点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助力“双一流”建设
围绕到2020年的建设目标,学校提出了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、一流师资发展计划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、天大文化构筑计划和成果转化推进计划,全面加强党的建设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、完善体制机制改革体系、构建社会参与监督体系、改革资源配置统筹体系、完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等重点建设任务与改革任务。
  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
学校将加强学生思政教育,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“三进”,构建思政教育“大格局”;推进多层次、全方位、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改革,实施跨学科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,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充分融合,形成天大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;大力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,建设更加卓越的教育教学体系;优化招生规模和结构,支持学科专业发展,满足社会需求。
  实施一流师资发展计划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
学校将系统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,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,全面落实“四个统一”和“四有”好老师标准;以学科发展目标为导向,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相匹配的师资队伍,明确人力资源的总体需求和投入重点方向,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;深化人事制度改革,构建天大特色的终身教职体系,形成有利于提升学科水平、激发教师队伍创造力的体制机制;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高水平国际合作,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。
  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
学校将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聚焦世界科技前沿,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,加强科研方向的凝练和布局,工科研究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,提升社会贡献力;理科研究以国际学术前沿为重点,提升学术影响力;人文社科研究以问题为导向,提升“天大声音”传播力。加强重点科研基地平台建设,完善科技评价机制,形成更加有效的学术评价制度和良好的政策激励环境。
  实施天大文化构筑计划 发挥文化社会引领作用
学校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,凝铸“天大人”的核心价值追求,构筑天大特色大学文化体系,增强文化自觉自信,通过理念创新、教学体系设计、制度设计,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师生的成长发展的引领作用,营造优良校风、学风、教风;发挥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,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、教育与传播,深入开展系统性的学校历史文化的研究、传承与创新,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平台和载体,形成一批重要的文化传播成果,推进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。
  实施成果转化推进计划 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
学校将坚持“两个聚焦”战略方针,扎根经济社会主战场,充分整合资源、聚力合作,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,在推进“一带一路”、建设“雄安新区”、服务“军民融合”等国家战略中,以技术转移中心、区域研究院、校企联合机构为抓手,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,大力加强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建设,使天津大学科技成果和智库成果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障目标任务实现学校将以完善“现代大学治理体系”为统领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切实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,按照高等教育“四个服务”发展要求,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、思想建设、组织建设、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,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,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,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。
 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
学校将完善内部治理结构,建立现代大学制度,深入落实《天津大学章程》,形成决策、执行、监督相统一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;加强学院治理体系建设,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改革;强化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,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。
  完善体制机制改革体系 实现关键环节突破
学校将围绕关键环节,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,以人才培养为根本,以科技创新为支撑,以资源募集机制为保障,创新体制机制,建立健全开放办学体系,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。
  构建社会参与监督体系 健全开放办学体制机制
学校将探索建立天津大学理事会,监督学校办学,提供咨询指导,争取行业资源与社会支持,加强校友联络的频度和质量,倾听校友的意见和建议,发挥学校事业支持者的重要作用,推动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。
  改革资源配置体系 提高资源使用效益
学校将推进资源配置机制改革,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;推进资源配置权重心下移,扩大院级单位自主权,形成目标任务和资源支配相统一的资源配置和使用体系,强化评估工作在院级单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。
  完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 提升国际影响力
学校将丰富学生境外经历项目渠道,拓展学生全球视野;加快国际交流合作步伐,加强国际协同创新,提高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和水平;全面落实“留学天大”计划,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。
  建立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 保障“双一流”建设
切实加强党对改革事业的领导 学校将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,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;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切实发挥学校党委管党治党、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,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;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,加强干部队伍、管理队伍、人才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,努力探索学习型、服务型、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机制;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、党员教师中牢固树立奋发有为、干事创业的改革创新意识。
  建立健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组织体系 为推进一流大学建设进程,学校成立了“双一流”建设领导小组,负责建设方案总体设计、统筹推进和督促落实;成立了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“双一流”建设专家委员会,对“双一流”建设的重大政策、建设项目遴选、建设资金分配等问题提出咨询意见,对“双一流”建设进程进行监督,对建设成效提出评价意见,提出并推进重大专题研究,对学校建设和发展提出咨询建议。
  建立一流大学建设项目管理有效机制 学校将对“双一流”建设项目采取跟踪评价和动态改进机制,对冲击世界一流的学科采取国际、国内同行评议;同时将进一步完善政府、社会、高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,争取多方资源,扩大办学力量,拓展资金渠道,构筑多元投入、合力支持的资源募集机制,构建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,加强环境建设,形成一流大学的条件保障。
  天津大学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,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“双一流”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战略部署,坚守“兴学强国”的使命、“实事求是”的校训、“严谨治学”的校风、“爱国奉献”的传统、“矢志创新”的追求,努力建设“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、天大品格”的社会主义大学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“中国梦”作出天大的贡献。
1